2009年以来,河北省财政厅以构建全省财政专项资金即时分析监控系统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资金监管体系,构建覆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网络化监管体系。主要做法如下:
创新一种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构建“机制+技术”的新型财政监督模式,在全省财政系统内,建立起横向连接各级财政内部机构和本级预算单位、纵向连接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覆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各环节,支撑财政资金登记、分配、下达和支出等运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夯实两个基础。一是夯实管理基础,专项资金在部门内部的运转,严格按系统设置的流程运行,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协作运行和相互制衡,为加强监管提供管理保障。二是夯实信息基础,通过系统贯通全省财政资金信息流,做到信息全面共享,为开展监管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有效解决监管信息不完整、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取得三项突破。一是实现在线实时监控,在监督时效性上取得突破。通过该系统,不仅能对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省本级专项、部门专项、专户等所有专项资金的运行全过程进行即时监控,还能跟踪挖掘到每笔专项资金的使用明细和最终支出信息,实时动态地掌握资金运行情况。二是实现资金运行的全面监控,在监督范围上取得突破。系统为省市县三级财政分别建立了包括总账和明细账在内的预算执行台账,可按预算部门或收支科目,全面监控所有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支出明细,做到监控无死角、无盲区。三是实现系统自动预警,在监督方式上取得突破。根据设置的预警值,对未按规定数额、时限、用途等条件操作的,系统自动报警,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问题和风险。
促进四种转变。一是通过系统对预算执行、资金管理以及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情况开展实时监控,根据问题线索,有的放矢地确定检查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促使财政监督由突击性检查向常态化监管转变。二是通过查询预算编制、资金拨付、使用支出等全过程详细信息,有效解决监督信息不对称的突出问题,促进财政监督由粗放型“开环”监管向智能型“闭环”监管转变。三是通过即时分析监控,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促使财政监督由被动的事后查处,向事前、事中、事后实时动态监控转变。四是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有效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敏锐地发现问题所在,提供有价值的政策改进意见,促使财政监督由靠机制预防为主,向机制预防与技术预防相结合转变。